
明日是第三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2015年7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國家安全法》規定,國家加強國家安全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國家安全宣傳教育活動,並將國家安全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公務員教育培訓體系,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
每年4月15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在2016年4月15日新《國家安全法》實施以來的首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到來之際,習近平主席作出重要指示。他強調,國泰民安是人民群眾最基本、最普遍的願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保證人民安居樂業,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要堅持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以習近平主席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主席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首次明確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這是新時期維護國家安全的根本方針政策。
《國家安全法》規定:國家安全工作應當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維護各領域國家安全,構建國家安全體系,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公眾廣泛參與「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將獲得弘揚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良好效果。
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央的領導下,維護國家安全的工作取得很大的成就。而毋庸諱言,國家安全的態勢也愈趨嚴峻。由於中國崛起,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就讓那些曾經鼓吹「中國崩潰論」者,轉而祭出「中國威脅論」,並千方百計地意圖推動中國發生和平演變,像蘇聯和東歐國家那樣一夕變色。威脅我國國家安全的態勢,已經超越了過去傳統的國家安全範疇,發展到非傳統的國家安全範疇。
而非傳統安全威脅是相對傳統安全威脅因素而言的,指除軍事、政治和外交衝突以外的其他對主權國家及人類整體生存與發展構成威脅的因素,主要包括經濟安全、金融安全、生態環境安全、信息安全、資源安全、恐怖主義、武器擴散、疾病蔓延、跨國犯罪、走私販毒非法移民、海盜、洗錢等。針對這種新情況,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新的《國家安全法》,就是一部廣義的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的《國家安全法》,所涵蓋的內容包括了非傳統領域的安全,比如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而此前的《國家安全法》所規範的內容,就以新制定的《反間諜法》所取代。
早在二戰時期,香港已成為世界三大間諜都市之一,和里斯本和卡薩布蘭卡齊名。目前,全港仍然是地下敵對情報機關競爭蒐集資料的集中地。香港那獨特的法律環境和出入境自由(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的旅客不需簽證便可自由進入香港)間接地促成世界各地間諜利用香港作為收集和交換有關中國敏感和秘密信息的地方。為什麼香港那麼多外國間諜?因為香港的地理位置靠近內地,亦是中國最自由,信息最流通的城市。
不像內地,香港承認雙重國籍。因此,如果一個英國公民拿著香港永久居民被發現從事間諜活動,香港當局沒有將他驅逐出境的權利。像斯諾登這位前美國情報人員,他是能夠公開地進入香港,在簽證所容許的期限內逗留香港。因為香港沒有反間諜法,斯諾登亦沒有觸犯任何本地的法律,警方不能逮捕他。
斯諾登亦透露,美國不斷地監視香港互聯網交換中心,一個位於中文大學的重要互聯網交換點。這位前國家安全局官員還透露,美國中央情報局在美國駐港總領事館有一個分局,而美國駐港總領事館是美國其中一個最大的總領事館,比許多美國駐其他主權國家的大使館更大。更奇怪的就是其他駐外使團均向美國國務院外交部匯報,但是美國駐港總領事館是直接向美國國務院匯報。
因此,香港必須以實際行動響應習近平主席的號召,不但是要做好國家安全的宣傳教育活動,而且更應當與時俱進,根據「總體國家安全觀」,全方位多層次地維護國家安全。
責編:陳正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