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陳坤興 Q房網•香港董事總經理 |
執筆一刻,萬眾期待的「特金會」歷史性會談已成過去,最終美國與北韓簽訂具影響力的協議,美朝峰會結束後,市場自然聚無於美國會否加息。
市場對於今次美國加息早已定論,美國聯儲局再度加息基本上已無懸念,對港人來說,香港銀行會否跟隨美國加息,至今仍然未有定案。
自2015年底聯儲局展開7年來首度加息後,連同今次美國再度加息,過去3年多,美國已經7度加息,聯邦基金利率已由原先0至0.25厘,累積調高至1.75至2厘,過去6次加息,香港銀行一直未有跟隨,今次香港會否加息自然成為市場焦點。
過去6次香港未有跟隨,主要是過去一段時間,本地銀行的資金相當豐裕,不過今時今日,本地資金情況已同過去截然不同。首先是銀行體系結餘,在今年3月22日聯儲局3年來第6度加息,當時本地銀行體系結餘,仍高達1,797億元以上,最新銀行體系結餘已銳減至1,094億元,減幅達39%。
同時,過去數月間,反映銀行之間借貸成本的銀行同業拆息(HIBOR)已顯著調升,今年3月22日,1個月銀行同業拆息仍低見0.81厘,最新1個月銀行同業拆息已升至1.53厘,換言之對於一眾以HIBOR作基準的供樓一族,早已感受加息威力,因為過去3個月來,供款利率已顯著提高0.72厘。
按現時本地資金情況來看,隨著港美息差拉闊,資金逐步流走的情況下,本地銀行加息已經是遲早的事,正如筆者過去所言,香港最快於今年下半年就會展開加息,本地銀行加息在即,加上市場預計美國今年下半年仍有機會再加兩次息,來年加息步伐可能會維持,保守估計,未來1年香港亦有可能會加3至4次息。
隨著過去數年間,樓價升幅一直跑贏租金的升幅,令整體私樓租金回報率逐步回落,最新個別回報率已跌至2至3厘,同時近期已有個別銀行,將定期存款的息率調高至2至3厘,換言之買樓收租的吸引力已大大減少。不過,在負利率環境未逆轉,在資金欠缺出路下,加上買樓保值、甚或資產上升的預期仍然存在,整體樓市剛性需要仍然存在。
本文為作者獨家供稿。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責編:陳正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