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小綠
「波點女王」又來香港喇。一場名為「草間彌生典藏展」的展覽將於明天起在銅鑼灣展出,帶你一窺這位特立獨行日本藝術家的創作心路。
草間彌生雖說已經88歲高齡,卻創作不停,近年頻頻舉辦個展。即便你對這位日本藝術家的名字有些陌生,但我猜你一定見過她的作品,比如:

那些南瓜,

還有那些讓密集恐懼症患者(比如我)看過後會有些不舒服的畫作。
這個奶奶有點特別有點怪,髮型不變,頭髮的顏色也總是不變。她時常表情嚴肅,但她的作品卻格外鮮艷甚至幽默,這一重反差,也時常令觀者玩味。

草間彌生出生在日本松本市一個傳統且保守的家庭,母親不允許她畫畫,一旦見到,便會將她的顏料和畫布拿走。

二十八歲的時候,草間彌生決心去美國追尋她的藝術夢想。抵達紐約時,正逢1950至1960年代美國先鋒運動高漲時,她結識了安迪·沃荷與克勒斯·歐登柏格等後來名聲大噪的藝術家,自己也迅速在紐約藝術圈中積攢起名氣。
她在一切事物上塗畫波點,而這也成為她獨特的藝術符號甚至身份的象征。人們用「波點女王」來稱呼她。南瓜也是頻繁出現在她繪畫以及裝置作品中的意象。2012年她接受訪問時被問及為何鍾情南瓜,她回答說:
「因為南瓜在視覺上充滿幽默感。」

草間彌生的作品中常常佈滿波點
草間彌生稱自己的作品為「藝術藥物」。她創作的靈感不是日常生活中的見聞,也不是朋友或身邊人的遭逢,而是自從1963年起便一直困擾她的幻覺。1977年起,草間彌生自願搬進東京的一間精神療養院,一直入住至今。每天,她除了睡眠與三餐外,其餘的時間都在畫畫,畫畫,畫畫。
「我筆下的網不僅超越自己,更超越畫布本身。這些網一直延伸至牆壁、天花板,最終覆蓋整個宇宙。」草間彌生曾在一次訪問中這樣說。
草間彌生暨當代藝術典藏展
時間:2017年11月29日至12月10日
地點:崇光銅鑼灣店Sogo Club
責任編輯:李夢